《匯石融通》您關(guān)注的是中國觀賞石協(xié)會國石網(wǎng)旗下

高端觀賞石 | 交易 | 金融 | 展覽 | 鑒賞 |中國石譜云

毛澤東《賀新郎讀史》詞中寫道:“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jié)。”自從有了人類,人類就與石頭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在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長河中,石頭從作為使用工具到作為欣賞對象,逐漸形成了中國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奇石作為石中奇品、珍品,以奇特的形態(tài)、變幻的紋理、豐富的色彩、相映成趣的圖案以及形體各異的特點而深博人們珍愛。中國的奇石文化源遠流長,它是人類文化發(fā)展史上的一道色彩絢麗的風景。號稱“天下第一石”的靈璧奇石愈益具有久遠、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

安徽靈璧奇石文化園_安徽靈璧奇石交易_靈璧奇石協(xié)會

靈璧石“鎖云”,十面靈璧山居主人舊藏,長23cm、寬13cm、高24cm、帶底座高29cm,以1345.5萬元的價格一舉成為世界最貴文人賞石。

中國古老的歷史地理文獻《尚書禹貢》中就有靈璧奇石的記載,正所謂“泗濱浮磬”(《九州徐州》)。靈璧奇石就產(chǎn)于安徽北境靈璧縣境內(nèi)及其周邊地區(qū),正是古代泗水流經(jīng)之地。磬與編鐘前身的“征”同為古代宮廷的主要樂器,曾響徹宮城內(nèi)外。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河南安陽出土的商朝“虎紋石磬”就是由靈璧石所制。《晉書》《宋史》均記載的歷代皇室采石制磬的史實,說明靈壁奇石在中國音樂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靈璧奇石協(xié)會_安徽靈璧奇石文化園_安徽靈璧奇石交易

《意與古會》封面靈璧石“洞云岫”,杜海鷗藏

賞玩靈璧石,歷代屢有記載。南唐后主李煜酷愛“靈璧研山”,這是歷史上賞玩靈璧石的最早記載。宋朝皇帝宋徽宗得“靈璧小峰”御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勒于石表。北宋皇宮之中還立有“慶云萬態(tài)峰”的靈璧巨石。“石癡”米芾拜石成為千古流傳的佳話。蘇東坡任徐州知州時為得到麋鹿狀的靈璧奇石,曾親自到靈璧張氏園亭為主人題字、作畫,所撰《靈璧張氏園亭記》成為吟賞靈璧奇石的名篇。據(jù)康熙年間《靈璧縣志》記載,“在宋朝一尺以上靈璧石向官府進貢,減租減稅”。當時的達官貴族、文人雅士以能得到靈璧石為快。宋朝賞石大家杜綰在我國第一部論石專著《云林石譜》中介紹奇石達百余種之多,而靈璧奇石獨榮列其首。元代的趙孟頫、清代的董其昌、蒲松齡等文人雅士都對靈璧奇石情有獨鐘。古今文人雅士和中外賞石家、藏石家均將靈璧石視若至寶。

安徽靈璧奇石文化園_靈璧奇石協(xié)會_安徽靈璧奇石交易

靈璧石“鶼鰈情深”,王衍平藏

靈璧奇石,姿態(tài)千種萬狀,全賴大自然鬼斧神工。靈璧奇石之所以為石中“天下第一奇”,并位居中國四大美石之首,就是因為它能夠“質(zhì)、紋、色、形、韻”五美兼具:質(zhì)地美、紋理美、色彩美、形態(tài)美和音韻美。

安徽靈璧奇石交易_靈璧奇石協(xié)會_安徽靈璧奇石文化園

靈璧石“佛宗魏晉”,倪國強藏

質(zhì)地美。靈璧石有的粗獷蒼老、古樸純厚,有的細膩若膚、溫潤如玉。靈璧石,屬遠古代地層中碳酸鹽巖,硬度在莫氏4~7度之間。長期裸露于大自然之中的靈璧石,雖久經(jīng)烈日暴曬和風、霜、雪、雨的摧殘,但絕無剝落、燥裂等現(xiàn)象,其筋骨不僅錘煉得更加精煉,而且更能顯示出其堅貞的特殊氣質(zhì)。這種金石合一的長壽之軀,堅貞不二的特殊氣質(zhì)是國人的精神境界和人格追求。“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呂氏春秋季冬紀》),石品亦如人品,石之堅貞是中華民族氣質(zhì)的體現(xiàn)。

安徽靈璧奇石交易_靈璧奇石協(xié)會_安徽靈璧奇石文化園

靈璧石“黛云”,曹磊藏

紋理美。靈璧石在皮表多具有深淺不一的凸凹紋理。主要有游魚紋、臥牛紋、翔鳥紋、游龍紋、線紋、胡桃紋、蜜棗紋、沙粒紋、樹皮紋、雞爪紋、螺旋紋、龜紋、山石披紋、金絲脈紋、銀絲脈紋等天工神鏤,各得其妙。靈璧奇石紋理形態(tài),各盡其趣,有的曲折有致,有的變化無窮,有的肖形狀物,有的景物似工筆描繪,有的似寫意潑墨,有的如詩似畫,有的就是漢字,有的紋理圖案雖難以言喻,但魅力撼人。

安徽靈璧奇石交易_安徽靈璧奇石文化園_靈璧奇石協(xié)會

靈璧石“鶴舞”,53*28*23cm,許勇藏

色彩美。靈璧石主要品種有:青黑磐石、青黑奇石、皖螺石、紋石、五彩圖紋石、條紋石(玉帶石)、白靈璧石及眾多的單色石、雙色石和復(fù)色石等。其色彩可謂五彩繽紛,有的展示其渾穆高雅,有的體現(xiàn)出絢麗多姿。其誘人的色彩不僅增強了奇石的自身藝術(shù)魅力,而且使觀賞者拓寬了眼界,平添了無限的審美情趣。

安徽靈璧奇石文化園_安徽靈璧奇石交易_靈璧奇石協(xié)會

硯山,,陳民府藏

形態(tài)美。靈璧石由于地殼的運動變化,又經(jīng)過億萬年的水土中弱酸性水質(zhì)的溶蝕和內(nèi)外應(yīng)力的自然雕鑿,去糟留精,集“瘦、皺、透、漏、圓、蘊、雄、穩(wěn)”等形態(tài)美于一身。觀靈璧石形態(tài),有的剔透玲瓏,殫奇盡怪;有的肖形狀景,惟妙惟肖;有的意境無窮,耐人尋味;有的輪廓抽象,寫意傳神;有的色彩艷麗,風姿綽約;有的神韻生動,震撼人心;有的晶瑩溫潤,豐采迷人;有的氣勢雄渾,沉奇?zhèn)グ叮挥械募y理圖案天然成趣,妙不可言。靈璧奇石還有“丑、頑、拙、怪、靈、巧、秀、奇”之美,是鬼斧神工、宛如天開的藝術(shù)珍品。

安徽靈璧奇石文化園_安徽靈璧奇石交易_靈璧奇石協(xié)會

靈璧石“冠云”,方遠藏

音韻美。靈璧奇石敲擊之聲特別清越,余韻悠長,給人振玉金聲之感。宋人杜綰在《云林石譜靈璧石》中說:“扣之鏘然有聲。”“靈璧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色碧玉”就是宋朝詩人方巖對靈璧奇石的贊美。明代文震亨在《長物志》卷3《水石》中寫道:“石以靈璧為上,……購之頗艱,大者尤不易得,高逾數(shù)尺者更屬奇品。小者可置幾案間,色如漆、聲如玉者最佳。”靈璧石金聲玉振,余音悠長,潤人肺腑,真是“此音只應(yīng)靈石有,世間它石幾回聞”!清脆悅耳的金玉之聲正是靈璧奇石靈韻之所在,如今在靈璧縣境內(nèi)人們視靈石之聲為驅(qū)邪納福的祥瑞之音。

安徽靈璧奇石交易_靈璧奇石協(xié)會_安徽靈璧奇石文化園

靈璧石“孔子”,李金生藏

靈璧奇石在谷應(yīng)泰先生的《博物要覽》中被稱為“靈皇后”,它在賞石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靈璧奇石為人們增添了自然的情趣,同時也陶冶了人們的情操。孔子云:“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好石乃樂山之意,蓋所謂靜而壽者,有得于此。近人張輪遠在《萬石齋靈巖石譜》中進一步闡釋道:“石出于山,生萬物而不私,育群物而不倦,出云導(dǎo)風,天地以成,有似夫仁人志士,故仁者樂之。”清朝趙爾豐在《靈石記》中說:“石體堅貞,不以柔媚悅?cè)耍赂呓楣?jié),君子也,吾將以為師;石性沉靜,不隨波逐流,然叩之溫潤純粹,良士也,吾樂與為友。”沈鈞儒先生在《與石居》詩中寫到:“我生尤愛石,謂之取其堅。”人們把“真、善、美”寄意于渾然天成的奇石,融入自我素養(yǎng),借以解讀和領(lǐng)會中華民族的美學理念、哲學思想、道德觀念等,從而達到中國文化和賞石者自身與大自然高度和諧的天人合一境界,進而感悟大自然的無限妙趣和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安徽靈璧奇石文化園_安徽靈璧奇石交易_靈璧奇石協(xié)會

靈璧石“照夜白”,武文成藏

日本永平寺熊澤禪師在長期賞玩奇石的過程中,總結(jié)出了“石德五訓(xùn)”,即:“奇形怪狀,無言而能言,石也。沉著而有靈氣,永埋土中而成大地之骨干,石也。雨打風吹耐寒,堅固不移者,石也。質(zhì)堅而能完成大廈基礎(chǔ)者,石也。默默佇立山中、庭院,增加生活趣味,并能撫慰人心者,石也。”靈璧奇石雖形“丑”而韻越質(zhì)堅,她以淡泊名利、虛懷若谷的品性,堅定頑強、渾樸剛直的性格,天然超俗、真實純美的特征,以己飾人、樂于奉獻的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氣質(zhì)的體現(xiàn)、中華民族優(yōu)良品質(zhì)的象征。

安徽靈璧奇石文化園_安徽靈璧奇石交易_靈璧奇石協(xié)會

中弘古典賞石藝術(shù)館藏

悟石德而養(yǎng)性,通石理而修身。靈璧奇石自古以來就是國人修身養(yǎng)性的榜樣,我們應(yīng)更加賞石、愛石、拜石、師石。

靈璧奇石協(xié)會_安徽靈璧奇石文化園_安徽靈璧奇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