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怪石的自然景觀_奇石景觀怪石自然圖片大全_大自然奇石山怪石

我國地域遼闊,山河眾多,由于地質結構復雜,巖石種類多樣,各種巖石受長期的地質變遷和流水的沖蝕,形成了色彩斑斕的紋理和千奇百怪的形態。石上的花紋或像動物、或像人物,因其形態和紋理系天然生成,這些情趣盎然的圖案、石上的生花妙跡不是人為之作,決非筆墨之功,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這類石頭,古人稱之怪石、巧石、趣石、石玩、供石等;也有人叫它雅石、珍石、壽石、靈石、愛石等;因它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所以又稱它觀賞石;因這類石頭具有奇特的天然情趣,現大多稱它奇石。

大自然奇石山怪石_奇石怪石的自然景觀_奇石景觀怪石自然圖片大全

考古學家把人類文化史的初期稱為石器時代。人類從住石洞、使用粗糙的石錘、石斧開始,進到制造細致的石質尖狀器和刮割器等,再進到比較精細的雕刻器、鉆孔器等,隨著人類的進步,考古界又將整個石器時代分為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三個階段。在漫長的兩百多萬年的石器時代,人類都在與石頭打交道。

不過人類最先使用石頭,是以其作為維持生存的工具,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逐漸有了審美意識,開始將一些精美的石頭作為裝飾品和賞玩之物。從出土的石器時代文物中,就發現有石珠、瑪瑙等石頭裝飾品。

奇石怪石的自然景觀_大自然奇石山怪石_奇石景觀怪石自然圖片大全

據考古學家分析,人類賞石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年前。戰國時期儒家經典之一的《書經》中,出現了有史以來第一篇記載石頭的文章《禹貢》。

文中記載了各種礦物石種并將產于泰山的怪石列為給禹王進獻的貢品,可謂開創了石文化研究之先河。西漢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原名《太史公書》)中,有“軒轅賞玉,舜賜玄圭,臣貢怪石”的記載。

大自然奇石山怪石_奇石怪石的自然景觀_奇石景觀怪石自然圖片大全

最早的贊美石頭的詩見于《詩經》中的《揚之水》、《漸漸之石》等。唐代詩人白居易也喜愛賞石并為石著文作詩,他在一篇《太湖石記》中寫道:“古之達人,皆有所嗜,玄晏先生嗜書,嵇中散嗜琴,靖節先生嗜酒,今丞相奇章公嗜石。石無文無聲,無臭無味,與三物不同,而公嗜之何也,眾皆怪之。

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觀縷簇縮,盡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一旦不鞭而來,無脛而至,爭奇騁怪,為公眼中之物,公又待之如賓友,視之如賢哲,重之如寶玉,愛之如兒孫。”古人將賞石作為一大嗜好,并將奇石佳品視為寶玉,愛如兒孫,足見古人對奇石的酷愛。

奇石怪石的自然景觀_奇石景觀怪石自然圖片大全_大自然奇石山怪石

在我國古代,不少文人墨客都喜愛玩石、藏石,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喜歡收藏石頭,這在他的《東坡志林》 中有所記載。宋代書法家米芾更是愛石如命,每見奇石,便叩首下拜,被人稱之“米顛”,并留下米顛拜石的佳話。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愛石藏石,一生收藏奇石無數,據說現在蒲松齡故鄉紀念館還保存著他當年收藏的奇石。

現代許多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郭沫若、張大千、徐悲鴻、齊白石、梅蘭芳、老舍等都是奇石愛好者,他們愛石、賞石、寫石、畫石、詠石,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石文化的發展。

大自然奇石山怪石_奇石景觀怪石自然圖片大全_奇石怪石的自然景觀

奇石采集貴在發現。我國地域遼闊,山河溪流遍布,地質結構復雜多變,由于各地地質情況的不同,使巖石種類多樣,顏色豐富多彩,紋理千變萬化,形成了色彩斑斕的各種石頭。自然界中的石頭,包含了紅、藍、黑、綠、紫、白、灰等各種顏色。大自然中石頭處處可見,但不是所有石頭都能稱為奇石。

作為奇石總有它的奇特之處,美麗的色彩、奇妙的圖案、古怪的形狀、清晰的紋理給人以良好的視覺效果。石頭多變的色彩和紋理,形成了各種奇情妙趣,其內容之豐富,顯示了大自然的無比神奇。

大自然奇石山怪石_奇石景觀怪石自然圖片大全_奇石怪石的自然景觀

法國藝術大師羅丹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江河中石頭眾多,但要尋到一塊奇石佳品并非輕而易舉,可謂:“千金易得,一石難求。”一塊好的石頭,往往是萬里挑一。采石者需要在流水中艱苦地跋涉,于河灘上細細地尋覓,用藝術的眼光去發現大自然賜給人類的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