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奇石 癖石者之心理
癖好,嗜好之病也,或曰嗜好偏也。《晉書?杜預傳》:“預曰:‘王濟有馬癖,和嶠有錢癖,臣有《左傳》癖?!比粍t,癖石者亦嗜好之偏耳。其何為而癖石?及其病源安在?心理如何?茲略舉歷代諸家之說,列于之下,以資研討。
(一)適意而已
唐白香山《太湖石記》曰:“古之達人皆有所嗜。元晏先生嗜書,嵇中散嗜琴,靖節先生嗜酒,今丞相奇章公嗜石。石無文無聲,無臭無味,與三物不同,而公嗜之何也?眾皆怪之,我獨知之。昔故友李先生名約有云:‘茍適吾意,其用則多。誠哉是言,適意而已。公之所嗜,可知之矣。'”此說蓋謂癖石者,不過自適其意也。
(二)愛其瑰奇
宋孔傳曰:“天地至精之氣,結而為石,負土而出,狀為奇怪,或巖竇透漏,峰嶺層稜。凡棄擲于媧煉之余、遁逃于秦鞭之后者,其類不一,至有鵲飛而得印,鱉化而銜題,叱羊射虎,挺質之尚存,翔雁鳴魚,類型之可驗。怪或出于《禹貢》,異或隕于宋都。物象宛然,得于仿佛,雖一拳之多,而能蘊千巖之秀。大可列于園館,小或置于幾案,如觀嵩少,而面龜蒙,坐生清思。故平泉之珍,秘于德裕,夫余之寶,進于武宗,皆石之瑰奇,宜可愛者。”此說蓋謂癖石者,系愛其瑰奇也。古今之癖石者,強半多具有此種心理。
(三)仁者之意
孔傳又曰:“圣人嘗曰:‘仁者樂山。'好石者乃樂山之意,蓋所謂靜而壽者,有得于此?!贝苏f蓋謂石出于山。生萬物而不私,育群物而不倦,出云導風,天地以成。有似夫仁人志士,故仁者樂之,癖石乃其遺意也。
(四)尤物移人
明黃經序《素園石譜》曰:“物必有尤,好因而痼。自政和主人量土繡木,窮致園林,于是巖身湖骨,捜剔彌工。然其所輦而至者,以千金之直,萬夫之力,而不足當艮岳枝蓮之用。至若玲瓏半巒,蒼翠盈把,屏幾可設,懷袖堪攜者,則又時遁跡金堂玉案之外,以供高癯介癖之目,流傳圖繪,色色超絕,遂使好事之家,賤瑯琚而輕拱璧。”此說蓋謂石為尤物,能使人移情,而嗜之成癖也。
(五)中有禪意
明林有麟曰:“于素園辟玄池館,供禮石丈,而三吳之殘崖斷壁,塹崿窿坳者,稍具焉。雨深苔屋,秋爽長林,風入稜波,哀玉自奏,一篇隱幾,筦而不言,一洗人間肉飛絲語境界。余嘗謂法書、名畫、金石、鼎彝,皆足令人自遠。而石尤近于禪,生公點頭,箭機莫逆。
而南宮九華,謂可神游其際。此老顛書,縱橫千古,或從此中悟入。雖然九州之外,復有九州,五岳一拳,猶可芥納。若作是觀,則齊安小兒江頭數餅。已具有嵩、華、衡、岱微體矣?!贝苏f蓋謂癖石者,層巒疊嶂,芥子可納,別有會心,乃由于禪悟也。
(六)學古高致
清諸九鼎自序《石譜》略云:“古人如米元章、蘇東坡多有石癖,至今猶思其高致。予所交好亦多有石癖。今入蜀得石子十余,皆奇怪精巧。后于中江縣真武潭又得數奇石,乃合之為《石譜》。見余好尚,自不愧古人也?!贝苏f蓋自謂其之癖石,不愧古人高致。語雖近于自負,然世之有別好者,必非抗塵走俗之人所肯為,亦不能為也。
(七)寄托不平
明胥自勉論米友石嗜石曰:“昔元晏先生嗜書,嵇中散嗜琴,靖節先生嗜酒,仲詔先生獨嗜石,亦其胸中磊塊,李白所謂:‘五岳起方寸,隱然詎能平。'者耶。”此說蓋謂米友石之癖石,乃其胸中不平,以石寄意也。
(八)自亦不解
宋葉夢得《石林》記載:“好石良是一癖,古今文士,每見于詩詠者,未必真好也。其好者,正自不能解。余紹興間春官下第歸,道靈璧縣,世以為出奇石。余時臥病舟中,聞茶室多而求售,亟得其一,價八百,取之以歸。探所有僅得七百金,假之同舍,而不覺病頓愈,夜抱之以眠。
知余之好石,不特其言。自行此壑,刳剔巖澗與藏于土中者,愈得愈奇,今巖洞殆十余處,而奇石林立左右,不可以數計,心猶愛之不已?!贝苏f蓋謂其癖石,只知石之可愛而愛之不已,自亦不知其所以愛之之故,豈所謂與石有宿緣者耶。
(九)極游遨之趣
清梁九圖《十二石齋記略》載:“客有過余而言者曰:‘今吾子舍富貴不取,乃栽花蒔竹,咿唔吟諷,庭羅眾石,寂對神怡,摩挲撫弄,若有所得,抑何怪耶?’余曰:‘唯唯否否。吾聞米元章之于石也,呼為兄矣,鄺子湛若之于石也,易以妾矣。余石十二,而峰巒、陂塘、溪澗、瀑布、峻坂、峭壁、巖壑、磴道,諸體具備,覽于庭,則湖山勝概畢在目前,省登躡之勞,極遨游之趣,余自樂此,客無誚焉?!贝苏f蓋謂石有湖山勝概,可以極遨游之趣,而癖之者也。
(十)尊為師友
清趙爾豐《靈石記》載:“余癖石,性也。友人曰:‘何取乎而癖若是?'余應之曰:‘石體堅貞,不以柔媚悅人,孤高介節,君子也,吾將以為師。石性沈靜,不隨波逐流,然叩之溫潤純粹,良士也,吾樂與為友。安為吾所???’友人聞之,一笑而罷。”是說蓋以石為良師友,用愧澆季之頹風,亦有概乎而言之者也。
(十一)畫中有詩
石友王猩酋《雨花石子記》載:“輪遠以心理學探余好雨花石會心處。余直告之曰:‘畫中有詩,是弄石大旨。'”此說蓋以石中有畫,而畫中又有詩,乃癖之。尚為前人所未曾道及者。惟天然畫圖何止乎石?豈未曾遍游名山大川有所恨乎,且靈巖之妙,此亦不足以盡之也。
綜以上諸家之說,略可窺見癖石者心理之梗概。靈巖與他石,大小雖殊,形態互異,而癖者心理旨趣之不同,亦不外如上分列之所述,其同為嗜好之病則一也。無論具有何種心理,既有偏好,均足致膏肓成痼疾。
但疾病大抵多乘虛而入,而佳境亦由此而生,于酒酣茶熟香溫之際,或出諸懷袖,或羅疊幾案,不獨具有繽紛絢爛之形,其神妙處更有飛騰變幻之態,令人神游其間,冥冥中不知其幾生修到也。
(注:您的每一個贊都是對賞石宣傳的支持?。?/p>
精彩文章回顧
1.
2.
3.
4.
5.
6.
7.
8.
9.
10.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